页面位置页面位置 : 首页 >  新闻资讯 >  公司新闻

关于中药剂量与作用变化总结!

发布时间:2021-10-31 阅读量: 作者:乌鲁木齐吉鼎盛医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

     中医不传之密在于量,本文总结了75味常用中药的克数变化和中药所发挥作用差异的总结,以及部分现代药理研究,希望对你临床有所帮助!

  1、附子

  1枚-轻量-阳虚;2-3枚-重量-祛风湿、止痛——《伤寒论》

  2、黄芪

  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,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;

  其对血压影响,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,35克以上反而降压。有气虚症状时,用炙黄芪;无气虚症状,则用生黄芪。

  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。有曰:黄芪治萎,四两起步(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),佐以陈皮以防壅滞。

  3、生黄芪

  30g以上补气不助火,降压效果好;30g以下升阳助火。

  4、代赭石

  9-18 g有镇胃降气、止呕止嗳之功,适用于胃气虚弱的呕吐、呕逆、呃气、胃脘满实等。

  24-30g用于治疗实证气喘及肝阳上亢所致头晕、目眩等证。

  5、柴胡

  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,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(能透邪外出);

  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,用量与各药相等(起疏肝解郁作用),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,用量极小(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,我的经验是用3-6g)。

  6、黄芩

  《药典》中规定黄芩的每日剂量为3~9g,川芎为3~9g,而《千金翼方》中以单味黄芩治疗淋、下血诸症,黄芩的剂量为每日四两,折合公制为57.68g,显然已大大超出黄芩权威规定剂量的上限,剂量一般为每日30~45g。

  7、赤芍

  胆红质代谢障碍一般用30-60g,也可用90g以上,有凉血活血,通腑利胆利尿,降门脉压。

  8、白芍

  6-30g,有养血敛阴、柔肝止痛、平抑肝阳之功效;

  30-45g有利尿作用,用于热病后期,阴液耗损,小便不利等症。

  白芍长于养血敛阴,虽有利尿作用而不伤阴。用量若在30克以上,对大量吐血的确有较好的止血效果。——《岳美中医话集》,大量治疗腹痛也很好。

  芍药、甘草,大剂量可治呃逆——姜春华

  9、丹参

  “一味丹参功同四物”,常量凉血活血,大剂量可以治疗失眠。

  10、郁金

  3-10g,有疏肝解郁止痛的作用,用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变所致的肝区痛、泌尿系疾患引起的肾区痛、妇科血瘀痛经等;

  10-15g有行气利胆的作用,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,能升高血清蛋白,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,增进病人食欲。

  30-60g有较好的排石作用,可用于治疗各种结石。本品入气分以行气解郁,入血分以凉血破瘀,善治肝胆,善行下焦。

  11、炙甘草

  1-2g有调和药性的作用,5-10g温肾养心,30g以上有类似激素样作用。

  12、人参

  人参的常用剂量是3-9g,当用于脱证时,其用量高达30g以上。

  13、枳实

  常用量为5-10g行气开胸化痰,用治脏器下垂时可用至60-100g以升阳举陷;小剂量能使心脏兴奋,大剂量使之抑制。

  14、枳壳

  3-12g,有行气宽中、除胀之功效。用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气滞诸证。

  15-30g可用于子宫脱垂,或久泻脱肛等脏器下垂证。

  药理研究证实,枳壳对胃肠、子宫有兴奋作用,能使肠蠕动增强,子宫收缩。

  15、槟榔

  用以消积、行气、利水,常用剂量为6-15g;

  而用以杀姜片虫、绦虫时,即须用到60-120g。

  16、厚朴

  多用则破气,少用则通阳——叶天士 。

  17、黄连

  *苦,然治糖尿病这一甜病特效,通常剂量为每日30g(30g是基本,配干姜以防伤胃),而治疗糖尿病酮症,每日剂量多达120g,降糖迅速。

  18、龙胆草

  用1-2g能健胃,增进食欲,3-6g可燥湿泻火解毒,大量则会刺激胃壁引起恶心、呕吐;小剂使用有开胃建胃之功,大剂则清肝胆湿热效著。

  19、半夏

  止呕、除湿 10-15g;开胃15-0g;安神 大于30g;

  小剂量6g降逆和胃,中剂量15g化痰开结,大剂量30-60g(宜用姜半夏30g,生姜30g开始使用,逐渐加量至60g)可镇静止痛。

  20、大黄

  1-5g有致泻作用。其致泻成分为葡萄糖甙元,番泻叶甙A、C,主要为蒽醌衍生物。3-6g可止泻,9-15g可泻下;

  两许-疔毒之毒热甚盛者。二两--癫狂其脉实者--医学衷中参西录,治疗肝炎,随用药量增加而各项指标复常时间缩短,认为30g可作为常规剂量。大黄粉0.3g以下有止泻作用。其机理为大黄鞣酸的收敛作用掩盖了含量甚少的致泻成分作用。鞣质的D-儿茶精抑制大肠内细菌生成酶,阻断吲哚类的产生而止泻。


  21、牵牛子

  少用可泻下通便,祛除肠中积滞;多用则峻下逐水,攻逐腹中积水。

  22、升麻

  少用(6g以下)有清热解毒之功;多用(10g以上)有升阳举陷之效;

  3-10g,有发表透疹、升阳举陷之功。用于风热头痛、中气下陷、斑疹不出等。

  30g时,有报道治疗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疗效。当代名医方药中教授深得《金匮要略》用升麻之真谛,临床重用升麻治疗病毒性肝炎,也是取其解毒之偏性。

  23、鸡内金

  鸡内金粉3g,用于治疗体虚遗精、遗尿等,尤其对肺结核之遗精有较好疗效。

  4.5-12g用于调理脾胃、消食祛积,尤其适用于因消化酶不足而引起的胃纳不佳、积滞胀闷,反胃呕吐等。

  15-18g有化坚消石之功,可用于泌尿系结石及胆石症。

  24、苦参

  5-8g有利尿消肿作用,用治肾炎性水肿、肝硬化腹水、心脏性水肿等,并有平喘止咳作用,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;

  10-15g治疗细菌性痢疾、钩端螺旋体病及各种皮肤病;

  30-60g可用于外治感染、各种原因所致的失眠症。

  25、益母草

  调经用10-15g,据朱良春观察,益母草的利尿作用,每日用到30-45g尚不见效,须加至60-75g,始奏明显之效。90-120g时其效更佳,常用以治疗急性肾炎之尿少、浮肿之候,常一剂知,二剂已。

  26、泽泻

  治眩晕非30g不为功。6-10g治疗黄疸型肝炎、急性肠炎(暴泻)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的多汗;

  15-20g,可治疗乳汁不通、急慢性湿疹;

  25-30g,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、高血压、低血糖所致的眩晕等。

  27、桂枝

  在桂枝汤中用9g,取其温经散寒、解肌发表之功,以祛除在表之风邪;

  而在五苓散中用量不到5g,则取其温通阳气,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;

  用至10g,则温经散寒,解肌发表,以祛除在表之风邪。

  28、山楂

  6g祛瘀力强;9-12g温通力强,用于治疗慢性肝炎;

  15-30g治疗慢性胆囊炎、萎缩性胃炎。

  29、生地

  大剂量-治疗类风湿——姜春华

  30、熟地

  凡下焦虚损,大便滑泻,服他药不效者,单服熟地就可止泻,然须日用四,五两,煎浓汤服之亦不做闷,(熟地少用则作闷,多用转不闷),少用则不效。——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,90-120克对糖尿病晚期尿液浑浊有特效。

  31、山茱萸

  常用量为5-10g,急救固脱时用至25-30g;固脱3两(90g)见功,必与参附搭配。

  32、玄参

  9-12g,有滋阴降火、清热润肺之功效。可用于治疗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、牙痛,以及肺热咳嗽等。

  18-30g有祛虚热,除烦躁之功、用于热病伤阴、阴虚火盛出现的烦躁不安者。

  30-90g有软坚散结的作用。用于治疗瘰疠、脉管炎等。玄参苦甘而咸寒,用于热证有清热滋阴、消炎解毒作用。

  虚热实热均可应用,但以滋阴见长。

  33、五味子

  大剂量,约100-150g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有奇效。

  1.5-3g时,有敛肺镇咳之功。用于治疗肺虚咳嗽,如老年慢性气管炎、肺气肿等。

  6-9g有滋补益肾之功,用于肾虚型咳嗽、遗精、滑精及久泻久痢等。

  12g以上有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,可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转氨酶过高。

  34、艾叶

  常用量能温经止血,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,出现中毒性肝炎。

  3-5g可开胃,8g左右温经止血、止痛,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。

  35、苍术、麻黄

  许公岩对积湿为病以苍术、麻黄二药为主,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异:

  如两药相等,剂量是:10g:10g,临床常见能发大汗;

  苍术倍于麻黄则小发汗;

  苍术三倍于麻黄,常见尿量增多,有利尿之作用;

  苍术四倍于麻黄无明显发汗,而湿邪能自化。

  药物之间的比例, 关键在于药物之间的比例,并非药量越大,疗效越好。

  36、茯苓

  研究结果发现,在25g以下时候无明显利尿作用,至少达 30g才有利尿作用,认为100g时利尿作用*强。

  37、白术

  常用量6-10g能健脾止泻;大剂量用至30-60g,则能益气通便。

  38、薏苡仁

  系药食两用中药,其常用剂量的上限为30g,而临床上有经验的医师用该药治疗风湿、腰腿痛等病证时,该药的用量达到45-90g。

本文标签: